新闻资讯  |  招贤纳士

化工管理


  • 首页
  • 杂志介绍
  • 征稿启事
  • 评述
  • 学堂
  • 观察
  • 焦点
  • 500强专题报道
  • 联系我们

观察

  • 观察

 

观察

  • 加拿大外海发现一艘探测船,船身...
  • 湖北新政:种茶单位超标准使用农...
  • 疫情形势下营销人员何去何从?
  • “铁打”的官邸,流水的主人,22...
  • 特朗普离开白宫!内幕令人震撼!

企业平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观察 >> 观察

煤制丙烯工艺为何推广乏力

目前国内煤制烯烃有两大工艺路线,都是煤制甲醇经裂解得到烯烃。其中,煤制低碳烯烃工艺(CMTO)得到的是乙烯和丙烯比例为1:1的产品,煤制丙烯工艺(CMTP)得到的是丙烯含量在90%以上的产品。

按理说,这两种工艺技术都已成熟,都应该在国内获得不错的发展,但奇怪的是,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天差地别。煤制低碳烯工艺在国内发展迅速,到去年为止,已有1300多万吨产能,生产厂约20个。反观煤制丙烯工艺,在国内只建了两个厂就再无下文,总产能不过96万吨。要知道,国内乙烯和丙烯的消费比例为1:1.6,就是说丙烯消费还要更多一点,但是为什么丙烯产量更高的煤制丙烯工艺反而推广不出去呢?


笔者明白,任何化工工艺推广的成败都有着复杂的原因,即使是经过实验成功的工艺也存在推广失败的可能,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探究煤制丙烯工艺推广乏力的原因时,不妨先看看同是煤制烯烃,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为何大范围成功应用。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是国内耗时30年的科研成果,从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到示范项目建设步步为营。2010年在内蒙古包头建成年产60万吨低碳烯烃的示范装置,投产5年后即达到了设计能力。另外,该工艺在工程设计方面也是国内独创的。设计方借鉴了炼油中催化裂化技术,年产60万吨示范装置设计具有创新性质,投产一经成功,给后续的推广增加了无限信心。另外,煤制低碳烯烃工艺可同时产出乙烯丙烯,产品比例与石脑油制乙烯丙烯相近,基本满足市场要求,弥补了国内产量的不足,还能部分代替进口。

再看煤制丙烯工艺。近10年投资400多亿建了两个厂,用的都是德国鲁奇公司的技术,总产能96万吨,基本上就再没有水花了。这主要有3方面原因:

● 一是该工艺产品比较单调,只有丙烯一个。尽管当前国内丙烯需求量超过乙烯,但是建厂地点都在西北,而丙烯需求主要集中在南方,用户还需要把产品运输过去。这样一来,市场对该工艺生产的丙烯就没有太多热情。

● 二是投资太大。该工艺的投资额是煤制低碳烯烃工艺的1.2倍。原因是该工艺采用技术是进口而非国内自己研发的。

● 三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该工艺在煤化工行业中口碑不佳。

两个工艺两种命运,确实值得每一位煤化工工作者深思。简单来说,煤制低碳烯烃工艺得以顺利推广靠的是国内科学家多年前赴后继的研究,从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示范厂一步一个脚印,并在国内著名工程公司精心设计下完成,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满足市场需求。而煤制丙烯工艺依靠引进技术,依样画葫芦,消化不良,难以获得市场竞争力。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由此可见,未来现代煤化工工艺能够推广的条件应该是真正掌握技术、精心建设项目、产品适应市场。  


本文系石化产业观察官微订阅号独家发布

上一企业平台:特朗普认输了,但事情还没完,十大严重后果!

下一企业平台:国内LNG接收能力眼看要过剩

更多>>

合作伙伴

  • 安徽中泵科技
  • 中国石油
  • 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通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 迪斯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和氏璧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恩尼克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辽宁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 博斯管理咨询公司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 华东理工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Copyright@2010 www.chinacem.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化工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中国昊华大厦A座8层

电话:010-58650516/0585 传真:010-58650585 邮编:100101 邮箱:cem2005@163.com     京ICP备10219550号-1

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