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招贤纳士

化工管理


  • 首页
  • 杂志介绍
  • 征稿启事
  • 评述
  • 学堂
  • 观察
  • 焦点
  • 500强专题报道
  • 联系我们

观察

  • 观察

 

观察

  • 可降解塑料PBAT还有竞争力么?
  • 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提高...
  • 速看!中氮协权威发布:氮肥七大...
  • 有变动!这些化工项目,国家或将...
  • 发改委: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

企业平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观察 >> 观察

中国化学工程:拉动研发创新引擎 稳链强链引领产业发展

2021-04-28 人民政协网 

4月26日,国资委宣传局组织12家中央主流媒体走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学工程),聚焦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在国企改革典型宣传中国化学工程专场媒体座谈会上,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副书记、董事刘德辉表示,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中国化学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要求,坚持全面整体推进,既抓重要问题、又抓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发扬“链长”精神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据了解,中国化学工程是一家集研发、投资、勘察、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的知识密集型工程建设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处于龙头地位。作为名副其实的大企业如何发挥稳链强链引领作用?中国化学工程总经理助理、运营管理部部长聂宁新介绍,在中央关于“央企要争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的精神指引下,中国化学工程历经十年研发,突破了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卡脖子”技术,正在投资建设国内首个工业化己二腈项目,年底建成后将打破国内己二腈自给率为零的严峻局面。

中国化学工程还积极发挥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作用,多举措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形成战略协同。例如,以丰富雄厚的工程化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开展融通创新,促进工艺技术的转型升级和核心设备国产化,推动行业技术升级、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针对中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禀赋,积极参与“新一代(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领世界现代煤化工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稳链强链的有力抓手,对加强作业层队伍建设,提升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化学工程按照“扶持培育、自负盈亏、有效控制、规范管理”原则,建立了“核心层”“紧密层”“普通层”等类别齐全、专业多样、层次合理的作业层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社会资源的组织化管理,强化协作,共同构建“廉洁和谐,阳光透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聂宁新介绍,“核心层”是以自有员工为主体,以员工的劳动、管理、技术和资本联合为主要形式,吸纳部分社会人员和社会资本作为补充的作业实体。“紧密层”是指长期跟随企业参与工程建设任务、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的优秀分包商。“普通层”是企业按照工程施工生产需要,以市场化方式使用的合格分包商。

众所周知,央企在技术、管理、资金上有明显优势。中国化学工程充分发挥优势,综合考虑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工业减排,积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承诺实现过程中率先垂范。同时,带领国内制造商、民营建筑企业组成联合舰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做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化学工程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接项目,每年执行的项目超100个。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是巩固产业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国有企业大力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发挥国有经济引领带动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同样,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

科技人才正向激励

提升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对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1年1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国化学工程研究制定了2021年77项改革重点工作清单,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在做好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的基础上,中国中国化学工将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正向激励与科学考核体系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研发平台,突破化工主业若干“卡脖子”技术。中国化学工程总经济师胡永红向媒体介绍时说。

为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中国化学工程不断更新改革举措,打出了一套人才激励的“组合拳”。打开干部“能上能下”局面,建立员工“能进能出”机制,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积极推行任期制、契约化及职业经理人制度;统筹运用激励工具,健全多元化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要素科学参与分配是激励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完善科研奖励激励机制,中国化学工程明确“四个15%”及“两个5年”激励,即科技成果对外转让、许可5次以内按照净收入的15%对研发团队进行奖励;科技成果进行实业化推广后,允许技术核心团队跟投15%;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投产后,5年内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15%进行奖励;因工艺技术优化改进增加的税后净利润提取15%进行奖励;跟投的核心团队人员可延迟5年退休、延迟5年退股。奖励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无疑将更好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此外,中国化学工程将强化研发创新作为增强企业发展新引擎。搭建研发平台,实施内外部科技资源整合,强力推动建立“1总院+多分院+N平台”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培育,以新成果不断推动“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

上一企业平台:跨界融合或成刚需,且潜力无限!

下一企业平台:国内石化行业正面临大转型大重构

更多>>

合作伙伴

  • 安徽中泵科技
  • 中国石油
  • 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通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 迪斯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和氏璧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恩尼克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辽宁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 博斯管理咨询公司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 华东理工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Copyright@2010 www.chinacem.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化工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中国昊华大厦A座8层

电话:010-58650516/0585 传真:010-58650585 邮编:100101 邮箱:cem2005@163.com     京ICP备10219550号-1

北京网站建设